哈爾濱淘利特市政工程有限公司
電話:0451-55539978
13349311319(微信同號)
郵 箱:1063053830@qq.com
地 址: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旗大街289號龍珅花園C座802室
網 址:www.szbff.cn
日前,習近平總書記就旅游系統推進“廁所革命”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,強調堅持不懈推進“廁所革命”?!皫锩?,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一直關心的問題,也是設計師應著重思考的問題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人一生約有3年時間是在廁所里度過,每天生活都離不開的廁所,卻往往被忽視,更少有設計師關注與反思廁所的設計。廁所是“天大的小事”,它是生活的基本配置,是社會文明的象征與標志,更是生態循環系統的重要一環。
中西迥異的如廁文化
之所以要進行“廁所革命”,一方面是由于對于當今的中國城市來說,廁所的數量、分布以及人性化設施遠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;另一方面,今天習以為常的沖水馬桶,盡管是人類文明的標志物之一,但導致水資源浪費、管網建設投入巨大、污水處理成本高企,以及寶貴有機質損失。面對21世紀一系列城市問題——環境惡化、人口激增、資源匱乏,“廁所革命”勢在必行?!皫锩苯^不僅僅是亮眼的建筑設計或表面的干凈、無味,更關乎公共衛生、人性關懷、文化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內容,涉及一系列復雜問題的研究和解決。
如何進行“廁所革命”?首先要突破簡單技術思維的桎梏,重新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智慧。
回顧人類發展史,東西方關于“如廁”的文化和技術發展脈絡有明顯分野。西方文明,自古便重視技術的改進,水沖清潔方式加上坐便器的改進,構成西方廁所的基本演化邏輯,沖水馬桶便是其代表性成果。
而東方文明,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與西方截然不同,在處理糞便問題上也有著獨特經驗。中國傳統文化“天人合一”與“物盡其用”等觀念,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農業生產。先輩們從西周時就開始探索糞便與土地肥力的關系,戰國時已經掌握糞便積肥技術,漢代便有“美糞良田”的說法。直至上世紀中葉,糞肥依舊是中國農民耕種的法寶。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,在大規模施用化肥后,土地與人類、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天然連接斷裂,城市居民的糞便成了城市的巨大負擔,不得不建設越來越龐大的污水處理廠,斥巨資將原本寶貴的有機質從相對潔凈的雜排水中分離出去。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,污水處理的成本不堪重負,農村土壤日漸貧瘠,這都是我們要面對與思考的問題。
中西方廁所文化與技術發展研究—1
中西方廁所文化與技術發展研究—2
中西方廁所文化與技術發展研究—3
中西方廁所文化與技術發展研究—4
中西方廁所文化與技術發展研究—5
中西方廁所文化與技術發展研究—6
上世紀初,被稱為美國土壤物理學之父的富蘭克林·H·金在游歷中國、日本和朝鮮后,出版《四千年農夫》,探討了美國不到百年時間就窮盡地力,而中國農耕歷經四千余年,土壤肥沃依舊,且養活了數倍于美國的人口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東方農民善用人類糞便進行施肥。他認為,這種做法還可以避免對環境的污染。百年后的今天,有更多的中外學者以及部分實踐者,在反思今人對待糞便的態度,在重新建構“美糞”與“良田”的關系。這也成為今天生態廁所設計的基點。
生態廁所的系統研究
設計是協調人、物、環境之間關系,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。今天,在中國社會重大轉型的關鍵時期,設計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比以往更復雜——生態環境危機、資源枯竭、食品安全、文化多樣性、城鄉關系等一系列問題,成為設計師無法回避的挑戰。對此,單一物質化的產品、建筑、景觀等設計已經難以奏效,只有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整合設計,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廁所系統設計的目標,應該是在對環境影響程度最低前提下(更進一步,廢棄物處理應該從無害化到資源化),有效滿足人們如廁的生理與心理需求,同時獲得可持續運營能力,最終指向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環保意識的塑造,即一種生態型廁所文化構建。因此,對人們如廁方式的干預以及生態型廁所文化的探索,必然是系統設計的組成部分。
以公共廁所設計為例,無論是位于城市、鄉村還是旅游景區,其系統設計都需要考慮以下內容:區域規劃——分布、密度、位置等;生態技術的應用——糞便尿液的收集、處理、使用,節水、節能、除臭等;衛生設施設計——蹲便或坐便器、洗手池、燈具、無障礙設施等;空間布局——不同功能區的劃分、男女廁位分布、動線設計等;建筑景觀設計——符合地域文化;服務設計——針對用戶行為與體驗的綜合服務設計;視覺傳達設計——導視系統、風格化標牌、設備使用指南、科普知識等;經營管理——日常維護、管理方式與商業模式……
這些設計內容,遠遠超越單一學科工作范疇,如果僅是“簡單集成”或“技術堆砌”,不可能真正實現“廁所革命”的目標。一個好的廁所設計,必須從人的需求、社會趨勢、地域環境限定、文化與制度標準、技術條件以及成本等角度的研究出發,通過設計思維,依靠跨學科協同創新方式,最終提出綜合的、可持續的廁所服務系統解決方案。
系統設計的創新實驗
為了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同創新生態設計中心于2015年成立了廁所研究與設計項目組,針對中國現狀,提出整合性的生態廁所系統解決方案——將綠色循環技術、生態農業、人性化設施與空間設計、社區營造以及可行的商業模式進行系統整合,逐步推出系列可實施的生態廁所設計。
基于系統設計的理念與不斷的實驗,項目組提出了生態型廁所的設計原則,用以指導未來的項目實踐。該原則包括建筑與設施設計、技術應用、服務與管理等多方面內容:一是要功能合理,根據廁所不同類型以及人群特征和行為習慣確定功能定位,避免過度設計;二是要技術適當,無害化或資源化是廢棄物處理技術選擇的前提,不執著于高技術或低技術;三是要堅持人本設計,兼顧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;四是要服務到位,從用戶和管理者使用流程上發現痛點,適度提供附屬的增值服務;五是要兼具品質與美學;六是要實現運營可持續,選擇可持續的商業運營模式。
根據這些原則,近年來項目組與多家單位和機構合作,向社會推出了針對農村地區糞尿分集蹲便器的產品改良設計、西藏那曲地區集裝箱式生態廁所設計、旅游景區模塊化第三衛生間設計、北京第五空間公共衛生綜合服務體設計等。這些新的嘗試,或許可以促進設計界的思考。
例如,西藏那曲地區集裝箱式生態廁所,是針對藏族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以及嚴重缺水等特點而設計的,包括節水資源型廁所和無水資源型旱廁兩款產品。兩款產品均使用模塊化設計理念,除了男女廁所模塊外,還增加了管理模塊,其中包括設備空間、管理員休息空間以及便民商亭;其內部多使用新型抗菌材料,既保證衛生潔凈,又讓日常維護管理更加便捷輕松。該廁所采用干濕分離設備,并配套無害化制肥車,輸出液肥和糞肥,用于果樹、草場、園林綠化,盡可能做到糞尿資源化利用。
西藏那曲地區集裝箱生態廁所設計
旅游景區模塊化第三衛生間,是應旅游部門規定——未來新建或改建公共廁所必須配置第三衛生間而設計的。由于第三衛生間技術集成度很高,對無障礙設施、母嬰產品等人性化設計有諸多特殊要求,因此產品設計為模塊化廁所,以為各景區提供集成的解決方案。該產品可以根據當地空間限制與景區特色需要,進行空間尺度、設備檔次以及外觀色彩或圖案的調整。同時,廁所內部設計既便于配合未來的資源化處理,也在空間和建筑等細節上做了人性化的設計。
為北京設計的第五空間公共衛生綜合服務體,不僅需要面對來自技術以及建筑各種要求的挑戰,還需要對新型生態廁所這一公共空間進行價值界定。最終,“第五空間”將人性化的如廁空間、商業空間、環衛工人休息空間、管理員居住空間,以及城市垃圾資源回收點整合在一起,構成了一個綜合公共衛生服務空間,突破了傳統對于公共廁所的定義,將其帶入更復雜的系統設計空間。
公共廁所應被視作一個系統、一個平臺,一個根據當地環境、社會、經濟、文化需求而搭建的社區樞紐或服務中心,給不同利益相關人都帶來便利和美好的體驗。好的廁所設計,既解決生活、生態問題,還能促進社區交往、信息和資源的交換與共享,提供商品服務,并有可能帶來更多商機。它關乎生態文明的建設、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及美好生活愿景的實現。這需要設計界更多的關注與探索,以促進一種新型廁所代表的公共衛生文化,漸漸生長。